从人体角度来解构数字化转型 | |
发表时间:2022-10-14 阅读次数:194 字体:【大 中 小】 | |
很多企业在初次接触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的时候感觉很神秘,感觉很高科技,甚至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数字化转型不就是信息化、搞IT建设,网络上关于数字化转型、信息化的各种概念、各种理解也是五花八门,今天老杨就从一个甲方企业的视角来解构一下数字化转型。 如果把数字化转型理解成为一个虚拟的人体,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复杂的身体结构: 诸多硬件支撑起的内骨骼架构 外骨骼由各种平台架构组成 软件是覆盖其身的肉体网络是布满全身的神经网络流程就如布满全身的血管数据是在血管中流淌的血液 各种安全产品如血液里防御细胞 财务指标如眼睛组织能力如肌肉技术与业务如体内陀螺仪掌握其平衡 下面老杨对数字化转型这个虚拟人体进行一一解构: 大部分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很容易被其外表“肉体”所迷惑,以为做数字化就是买软件,买了各种软件即可实现“心中的目标”,这其实是在做没有灵魂的“僵尸数字化”,其实不知道的是软件也是有三魂七魄的: 三魂:流程、制度、标准 七魄:软件架构、业务逻辑、数据接口、应用数据、过程实施、数据安全、功能迭代 流程化、制度化、标准化是保障企业数字系统得以正常应用的保障,流程化非流程搬家,直接将线下流程未经梳理、优化直接照搬至线上,这样本就混乱、冗长的流程照搬至线上会愈发混乱,甚至会造成大量流程堵点,造成流程审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日常工作标准化、制度化是流程得以顺利运行的保障,流程、制度、标准三者缺一不可。 一个适应企业当前管理或未来几年内的软件架构体系是保障企业数字化稳定发展的前提,在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选择与企业业务匹配能力贴合度高的软件产品是关键,直接关乎数字化建设成败,所以软件选型过程至关重要;软件产品能否提供未来企业因业务发展进行各种系统之间数据打通的接口也很重要,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数据业务的横向拓展及与外部生态的纵向连接能力;应用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关乎数据质量,脏、乱、差的业务数据是无法体现数字化转型价值的,而这一切需要一个科学的、专业的软件过程实施,企业需要的是轻咨询式的过程实施,而非单纯的系统初始化、照本宣科的念培训PPT,实施过程是一个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一个制度规则订立的过程,一个流程梳理优化的过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过程节点;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比较容易忽略的是数据安全与软件功能的不断迭代,这些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成本投入,数据安全不言而喻,但大部分传统企业意识薄弱、侥幸意识强,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企业的业务是动态的,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软件系统功能也要随之不断升级完善,当固化的软件功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时,数字化对于企业而言已不在是赋能而是拖累,因此数字化转型又是一个随着企业业务发展而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 人的肉体需要骨骼的支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底层硬件建设同样不可缺失,如服务器,它是数字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载体;各种网络硬件为数据流转、交互的场所;各种物联硬件是各种数据采集的源头……硬件是数字化技术的基础支撑,而这些基础工作往往是很多企业所忽视的,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网络又如神经系统,连接这各种基础硬件,直接反馈者各种数据信息,所以说网络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期间高速公路,任何网络神经无法触达的地方就形成了业务断点,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同理,想得到数据就得先建设网络,打通技术孤岛。 数字化建设再往技术方向延伸,这个时候不得不谈到各种架构平台,如网络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组织架构等,这些架构平台如外骨骼强化着数字人体,这些架构分工明确但又彼此关联、彼此影响,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就是转意识、转组织、转文化、转方法、转模式。 在各种架构下、软件肌肉里有一条条的血管— 流程,流程血管里流淌的都是各种价值数据,从这里不难看出流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命线,流程的科学性、严谨性、流转效率直接影响着数据的价值,由于流程分步在软件肉体内,导致很多传统企业看不清、看不透,直到某天流程数据堵塞了还以为是系统的错,其实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转,而非数字化本身,流程血管本身不畅会导致栓塞,流程血管内数据脏、乱、差会导致数据营养价值尽失,所以流程血管最基本的要求是通畅,而数据血液最基本的要求是价值,而价值的基础是流动。 人体强壮的直观指标是肌肉,同样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种能力组合的数字新动力,人的肉体缺乏肌肉会软弱无力,毫无价值感,数字化转型如无各种能力加持同样虚弱无力难以成功。这种能力包括企业的一把手能力、组织能力、文化能力、技术能力、业务能力、资金能力,这些能力是一种组合能力,而非单个能力,任何单一能力的力量都无法撑起数字化转型的全局,因此数字化转型需要协同、共生。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领导最常问的一句话是:数字化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可以体现?与企业经营一样,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成果,各种转型举措及财务指标是反映转型业务影响的“眼睛”,在大部分传统企业存在数字化价值体现难、展现难的的尴尬局面,企业领导人总是以成本指标来衡量数字化价值,将信息部门定义为成本投入部门,从信息部门的投入与产出比来衡量数字化转型效果,其实这是一种及其不科学的考核手段,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是企业各项管理效率的提升,且这种效果有时是非直观的,是数字技术间接创造的效益,难以直接用金钱衡量的,因此做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主义,企业领导人需要一双战略慧眼,洞穿数字化本质。 这个时候很多人要问,企业做了大量硬件投入,引进了各种信息系统,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效果还是不明显?甚至失败了?这就如一个婴儿蹒跚学步,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掌握平衡,同理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一样需要平衡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点就是技术与业务。 技术与业务分别位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架天平的两端,一味的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业务的承载能力,或数字系统的功能难以满足业务需求,或技术部门一头热大搞数字化建设而业务部门漠不关心,或业务部门绕开信息部门自行建设数字系统,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数字化失衡,其转型的进度也只能原地打转。所以技术与业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融合发展,只有融合数字化建设才能平衡,才能产生新的动力,助力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软件、硬件、网络、流程、数据、能力的结合体,需要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才能构建企业发展的双引擎,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影响数字化建设的进度,数字化转型建设需要合力:战略能力+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组织能力+资金能力,需要包容性、需要执行力,刚柔并济共同发展。 |
|
上一篇:智慧城市,让数据和技术更好服务生活 | |
下一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